为适应国民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本实验项目旨在以培养具有估价理论基础和估价实践能力的创新应用型房地产专业人才为目标,坚持“学生中心、问题导向、学科融合、创新实践”的实验教学理念,按照“虚实结合、以虚补实”的原则,以客观评估危旧房屋征收价格为切入点,采用3D建模、动画、人机交互等技术,在虚拟环境中全景式展现危旧房屋征收决定公告、估价委托、内业调查、外业查勘、评估测算、报告出具等业务处理情形,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高效率地熟练掌握危旧房屋征收价格评估的业务处理特点、价格评估原理及关键技术,以解决现实中房屋价格评估案例不可重复、征收现实踏勘风险性高等瓶颈。
本实验项目具有交互性的操作可分为前期准备、现场查勘、价格测算、出具报告、实验总结五个模块,11个关键步骤。
模块一:前期准备(关键步骤1-3)
关键步骤1:接受估价委托
操作目的:回顾房地产估价理论知识,考察学生对于房地产估价核心要素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培养学生对于解决房地产估价问题、设计解决方案等方面的能力。
操作过程:新毕业大学生李丽前往江苏通达房地产评估有限公司,在公司前台的引导下,李丽来到马总办公室,与马总交谈。交谈中,马总向其交代了前往南京老城南危旧房片区进行房屋征收估价的工作任务。之后李丽须接受估价师岗前培训,方可开展估价任务。
操作结果:通过交互操作,完成估价委托任务。
关键步骤2:资料准备
操作目的:要求学生明确一般的危旧房屋查勘要提前准备的资料及工具,还需要学生明确恶劣天气情况下,现场查勘还要准备必要的雨衣等防水用具。培养学生关于房地产估价业务的流程管理的能力。
操作过程:接受工作任务之后,李丽开始进行查勘前的准备工作。这一步骤要求学生自主前往实验平台下载并学习《房地产估价规范》、《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评估技术导则》、《征收评估人员廉洁自律承诺》等文件。准备在现场查勘前需要准备的资料及工具,包括数码相机、卷尺;记录用的签字笔、书写板、三角板、印泥、地图等文具;雨天查勘需准备雨伞、雨衣、胶靴等;公告栏、征收评估岗位证等;安全帽、手套等防护用品。选择完成后,文件会自动存入资料柜,工具会存入工具背包,为现场查看备用。
操作结果:通过交互操作,完成现场踏勘前的必备资料准备工作。
关键步骤3:张贴告示
操作目的:要求学生了解真实估价流程中告示制作内容,提前告知的重要性,掌握房地产价格评估的主要流程。
操作过程:查勘前准备工作完成后,学生需通过答题的方式,选择张贴告示的必备内容,并前往小区公告栏张贴告示,告知居民房屋查勘的具体日期及相关注意事项。
操作结果:通过交互操作,完成张贴告示环节的告示内容制作、证件准备、张贴时序。
模块二:现场查勘(关键步骤4-7)
关键步骤4:选取估价方法
操作目的:考察学生对于估价方法适用条件的熟悉程度,而且考察学生观察细节的能力。
操作过程:在待估房屋查勘之后,学生需要结合待估房屋情况,以及可比案例情况,选择合理的估价方法。
操作结果:在“标准模式”中,估价方法应选择常用的市场比较法作为估价方法;而在“进阶模式”中,难度升级,学生需了解到“地大于房”的估价条件,即还需要对院子的“土地使用权”进行评估,此时估价方法应同时选择市场比较法和成本法。
关键步骤5:选择可比实例
操作目的:考察学生对市场比较法中的可比实例适用性的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操作过程:学生点击案例资料列表,查看案例基本属性信息,并进行初步判断。下一步结合区位图中案例悬浮信息,选择可比估价案例。
操作结果:从案例区属、具体坐落、交易日期、建筑面积、成套状况、建筑年代、土地使用权状况等信息,选择3个最合适案例。
关键步骤6:房屋内部查勘
操作目的:考察学生对于房地产评估对象的个别因素分析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同时,指引学生了解房屋现场勘察的步骤、规范操作意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业务操作规范。
操作过程:到达待估房屋现场后,学生需要与房主进行交谈,在征得房主的同意之后,方可进行房屋现场查勘。此步骤设计了一条猎犬,提醒学生在真实调查中要注意风险防范,提前做好准备。进入房屋内部之后,学生在户型图的指引下进行自由漫游,查勘房屋结构、成新、朝向、功能等状况,并填写《现场查勘记录表》,并拍摄现场照片。
操作结果:学生需填写包括待估房屋及3个可比实例在内的共计4份《现场查勘记录表》。
关键步骤7:外部区位状况查勘
操作目的:考察学生对于房地产评估对象的区域因素分析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同时通过不同情景设置,促进学生灵活掌握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外部区位状况判别技术。
操作过程:学生将结合区位图信息和小区实景图,进行外部区位环境查勘,包括自然环境、小区布局、建筑密度、绿化率、公共空间、物业管理、交通条件、教育医疗商业设施等。
操作结果:学生需填写包括待估房屋及3个可比实例在内的共计4份“外部区位状况调整系数表”。
模块三:价格测算(关键步骤8)
关键步骤8-1(标准模式):估价修正系数确定
操作目的:考察学生对于房地产评估对象的个别因素分析、房地产价格评估参数的设定及修正等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培养学生在不同估价条件下对估价修正系数的思维判断能力。
操作过程:在“标准模式”中,学生需要在现场勘察环节中将待估房屋与可比案例状况级别进行仔细判别后,确定交易情况修正系数、市场状况调整系数、区位状况调整系数、权益状况调整系数等估价参数,并将数值输入系统,系统自动化出现估价结果。
操作结果:通过交互性步骤,学生需仔细辨别待估房屋与3个可比实例关于个别因素的差别,填写包括交易情况、交易日期、容积率等10项因素的修正系数。
关键步骤8-2(进阶模式):估价修正系数确定
操作目的:考察学生对于房地产评估对象的个别因素分析、房地产价格评估参数的设定及修正等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培养学生在不同估价条件下对估价修正系数的思维判断能力。
操作过程:在“进阶模式”中,学生除了要完成“标准模式”中基于市场比较法的各项估价参数之外,还需使用成本法计算房屋重置成本,以计算“地大于房”的土地使用权价格。
操作结果:通过交互性步骤,学生需关注到待估房屋存在“地大于房”的特殊估价情形,确定并填写包括建设成本、管理成本、开发利润等重置成本系数。
模块四:出具报告
关键步骤9:估价结果公示
操作目的:促使学生了解真实估价流程中结果公示的重要性,掌握常用结果公示告示的写作要点。
操作过程:学生在完成了估价测算之后,学生需填写《估价结果公示》,并前往公告栏,完成张贴告示,进行估价结果公示。
操作结果:通过交互性步骤,选择《估价结果公示》的内容,完成公示的张贴。
关键步骤10:出具估价报告
操作目的:考察学生关于房地产评估简报的撰写的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操作过程:估价结果公示在指定日期内无异议之后,学生回到公司,需填写《分户估价结果报告》,点击“提交估价报告”,系统将出具报告。
操作结果:通过交互性步骤,选择《分户估价报告》的必须内容,并出具报告。
模块五:实验总结(关键步骤11)
关键步骤11:提交《实验总结报告》
操作目的:促进学生对实验过程与结论进行总结与反思。
操作过程:实验结束后,学生还需前往平台填写包括实验名称、实验原理、实验过程、实验结论、实验心得与体会等内容的实验报告。
操作结果:学生需在系统填写《实验总结报告》。